铭记历史 | 集团组织员工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
抗战胜利80周年
9月3日上午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。集团党支部书记林新菊,工会主席林新乐组织全体员工集中观看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阅兵盛况。不同于多数在10月1日举行的国庆阅兵,九三大阅兵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: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,9月2日签署投降书,9月3日我国正式宣布抗战胜利。
85 种语言传真相:中国自信让偏见低头
本次阅兵采用 85 种语言向全球转播,覆盖 4700 多家媒体,从英语、法语到僧伽罗语、卢旺达语,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主动邀请曾对我们有偏见的法新社记者,并安排在重要位置。
"过去他们用暗黑滤镜抹黑中国,这次我们用真相让偏见低头。"4K 至 8K 的超高清视频格式让武器编码清晰可见,任何断章取义、二次篡改都将无济于事。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—— 无需遮掩,不怕审视。
80 响礼炮鸣响:每一声都是对 3500 万同胞的告慰
阅兵场上,80 响礼炮划破长空,全场瞬间寂静。这不是普通的数字游戏,而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而鸣响的致敬之作。每一声轰鸣,都在告慰 3500 多万牺牲的同胞:"先辈们,这盛世已如您所愿!"
礼炮声落,《松花江上》的旋律响起,2000 余名合唱队员与联合军乐团奏响的红色乐章,瞬间唤醒了民族记忆。当《保卫黄河》的激昂旋律回荡在广场,多少人热泪盈眶 —— 这些曾鼓舞先辈抗敌的歌曲,如今依然能点燃我们的爱国热血。
8 面旗帜首秀:见证国防实力的升级
党旗、国旗、军旗引领下,陆军、海军、空军、火箭军四大军种,与军事航天、网络空间、信息支援、联勤保障四大兵种的旗帜首次同框亮相。这看似简单的旗帜展示,实则标志着中国军队从 "传统作战" 到 "新域新质" 的力量升级。
军事航天部队的深空蓝军旗象征进军浩瀚太空,网络空间部队的赛博灰军旗代表制胜无形疆场,信息支援部队的量子紫军旗寓意抢占信息高地,联勤保障部队的松枝绿军旗彰显厚植保障根柢。色彩背后,是中国国防硬实力的全面提升。
跨越阵营的致敬:所有英雄都值得被铭记
天安门城楼上,一个特殊的 "豪华老兵团" 感动了无数人。这里不仅有国内的抗战老兵,有国外的反法西斯战士,还有国民党的抗战老兵。他们受邀与各国领导人亲切握手,享受最高礼遇。
中国从不论阵营,只要为反法西斯战争出过力,就值得被尊重。这份胸怀,正是大国格局的生动体现。正如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所说:"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灭国之战,不分党派",两岸同胞共同守护着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。
一老一新方阵:英雄精神的代际传承
徒步方队中藏着动人的 "时光密码":"左权独立营"、"平型关大战突击连"、"狼牙山五壮士连" 等抗战老部队的官兵,肩扛老番号、胸挂纪念章,踏着先辈足迹走来;而 "网络空间部队"、"联勤保障部队" 等新军兵种的年轻身影,则代表着军队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老番号与新方阵并肩前行,不仅是历史的延续,更是强军路上的接力传承。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作战,变的是装备,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初心。
100% 中国造装备:从 "飞机不够飞两遍" 到大国重器
"所有参与装备全是中国造的现役主战装备,新装备占比极高"—— 这句介绍透着满满的底气。无人机、无人坦克、无人艇、机器狗等高智能武器震撼亮相,展现中国军工的智能化跨越。
东风 - 17 常规导弹以高超音速精准打击中近程目标;鹰击 - 21 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成为大型战舰的 "守护神";99A 式主战坦克配备 125mm 主炮,扛得住高强度打击;东风 - 41 洲际导弹射程达 1.4 万公里,20 马赫的速度让 16 分钟抵达伦敦、20 分钟送到纽约成为现实。
对比第一次开国大阅兵时 "飞机不够飞两遍" 的窘迫,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。这些国之重器不是用来炫耀的,而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强后盾!
各公司观看阅兵式直播
屏幕上,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,光荣接受检阅。随后,分列式环节中,空中护旗梯队、徒步方队、战旗方队、装备方队、空中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。一个个整齐的方队、一件件先进的装备,展示了国家日益繁荣昌盛、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景象,展现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。观看直播时,员工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,是中华儿女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,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事业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。
铭记,是最好的纪念;前行,是最好的致敬。
此次观看阅兵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,激发了员工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尊荣感。从 1945 年的胜利到 2025 年的阅兵,80 载光阴流转。九三大阅兵告诉世界:中国有底气铭记历史,有实力守护和平,更有决心开创未来。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安宁,我们一定守得住!今天,让我们共同致敬这段伟大的历史,为日益强大的祖国自豪!最后,大家纷纷表示:要团结一心,铭记历史,以实际行动,立足本职、恪尽职守、努力工作、勇于开拓,为集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END
撰稿:周田田
排版:潘蓓蕾
一审:林志豪
二审:林新菊